<

188比分直播

图片
催生新质生产力,解码常州“渔之道”
时间:2024-05-22 07:10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在武进滆湖公园,“以渔控藻”治出一碧万顷,前来拍照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在1100亩的金坛数字化渔场,“长荡湖1号”河蟹游进“高科技”池塘;在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鲤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工厂化恒温循环水项目正加速建设……近年来,常州以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为主线,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新农人队伍培育,催生“水中”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渔业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蝶变升级。

焕新水生态,打造“绿色之基”

滆湖是苏南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不仅是百万武进人的“母亲湖”,也是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区域。2020年,武进在滆湖建立5万亩“以渔控藻”生态修复试验区。连续四年,1300余万尾鲢鳙苗种增殖放养至试验区,利用净水鲢鳙滤食浮游生物的特性及生物固定作用,抑制藻类异常增殖,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实现“以渔控藻、以渔抑藻、以渔净水”。

从“生产型湖泊”向“生态型湖泊”蝶变,滆湖、长荡湖“湖边光景时时新”。截至2023年底,长荡湖网围养殖全面完成清退。在清退网围养殖的同时,常州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近两年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5.27万亩。

与新产业、新业态和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相结合,“改”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示范新典型。武进区引进新誉集团等社会资本投入1.93亿元,打造水光一体循环养殖示范基地,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新北区集成水质实时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尾水监测、数据处理、智能预警等技术,开发建立区级数字化水产养殖监管平台;金坛区入选全省“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 全域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全省试点县、区仅2家。

升级渔产业,注入“创新之能”

无人机精准投喂饲料、“渔光互补”实现一池多用、物联网中心24小时在线监测……走进金坛数字化渔场,随处可见“科技范”。在水面之下还有一套“看不见”的“数字养蟹”系统:信息收集传感器捕捉pH值、温度、溶解氧、氨氮等环境要素,在传感器的另一端,数字化渔场后台通过分析数据调节水质。据悉,常州现已创成省级渔业智慧园区1家,建成数字化渔场10家,传统渔业正加速向智慧渔业转型升级。

从数实融合到种业攻关,“水中”新质生产力释放强劲动能。“长荡湖1号”河蟹新品种选育入选省种业“揭榜挂帅”项目,“诺亚1号”河蟹新品种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河蟹补短板阵型。目前,常州拥有水产苗种生产企业49家,年产河蟹、青虾、常规鱼等各类苗种70亿尾(只),年产值逾1.6亿元。

优势产业如何持续“领跑”?作为“中国青虾第一镇”,溧阳市社渚镇青虾产业产值达8亿元,已建立2个万亩和9个千亩以上青虾养殖示范基地。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社渚镇建立起青虾省级原种繁育基地,大力推广青虾“太湖2号”“太湖3号”优良新品种,并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合作共建“社渚青虾科技小院”,通过政、产、学、研深入合作,创新“试验、示范、推广”的产业发展模式,集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教育培训、产业展示、绿色养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小院,示范领航青虾产业发展。溧阳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结合标准化池塘改造、青虾集成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同步建设集渔业养殖生产数字化平台、养殖尾水治理动态监测、水产品质量检测于一体的青虾绿色智慧渔业示范园,通过智慧化手段实现青虾养殖标准化、可视化、生态化,促进“溧阳青虾”品牌影响力提升,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

守好“品质关”,构建“智慧之网”

智慧赋能,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常州全面构建基于农业大数据的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体系,集成地理信息、移动监管、网格化监管、监测管理、村级协管、合格证等六大系统,实现农产品监管的动态化管理和智能化分析。

从检到溯,全市建成11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服务站,为地产水产品免费提供上市“快速检”,提高检测频率,实现水产品出塘“批批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研发水产品专用检测卡,在全省率先投入使用带二维码溯源的胶体金检测卡,主体信息、检测参数、检测结果智能识别、实时上传到监管平台,产品通过快检后带承诺达标合格证上市,通过合格证二维码可追溯水产品相关生产主体信息、监管记录、抽检情况。同时,常州还建立了上联省、外连市场监管部门、下接养殖主体、对全社会开放的质量追溯平台。通过水产品合格证二维码,便可以在质量追溯平台上查询水产品相关生产主体信息、检测结果、交易信息等。

常州现已创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4家,今年还将开展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点创建,通过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养殖模式优、管理水平高、示范作用强的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点,以点带面,提升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